精益生產的精髓——零浪費
在不可逆轉的全球化趨勢下,每一個企業(yè)都成為全球化市場的一個淘寶小二,即是參與競爭的對手,又是參與合作的伙伴。“世界級制造”作為規(guī)?;髽I(yè)的追求目標,均應以精益生產作為其管理手段。所以,對精益生產的研究和分享應該進行廣泛的宣導和推廣。
精益生產的終極目標之一就是“零浪費”,其中包含七個方面,每一個方面都需要我們仔細理解。
“零”轉產工時浪費:為了滿足小批量、多品種的訂單需求,工廠必須根據交貨期及時切換工序或裝配線,切換的過程必須進行程序優(yōu)化、測試、改進,直到將轉產時間的浪費降為“零”或接近為“零”。
“零”庫存:將產品庫存降為零;消除中間庫存,變市場預估生產為接單同步生產。這對傳統(tǒng)的先備貨后銷售的模式提出重大挑戰(zhàn),但是信息化和物流的快速發(fā)展為“零”庫存創(chuàng)造了極為便利的條件。多數企業(yè)往往對忽略中間庫存的影響,往往只是把注意力放到產品庫存,但實際上中間庫存與產品庫存在降低資金效率方面具有相同的意義。
“零”動作浪費:由于工序設計不合理,程序繁瑣,造成人工無效或低效的動作過多,需要簡化程序,改善作業(yè)流程;尤其是減少搬運、等待環(huán)節(jié),減少等待時間。
“零”不良:減少中間產品和產品不良、檢修不良,避免廢品產生和重復檢修;一旦在工位發(fā)現不良,應立即消除,避免進入下一道工序造成浪費。
“零”故障:通過TPM設備管理手段,提前發(fā)現并及時消除機械設備的故障,盡量進行有計劃停機,減少臨時停機,追求零故障。
“零”停滯:最大限度地壓縮前置時間,為此要消除中間停滯,減少工序間的空間距離,減少物料或工件的移動時間,實現“零”停滯。
“零”災害:將安全制度和規(guī)范強化為員工的自我約束力,避免任何人身傷害和設備事故。
遠離舒適區(qū)是時下較為流行的理念,習慣了傳統(tǒng)的管理模式必然會對精益生產的這些貌似苛刻的要求產生畏難情緒。但是,登山的姿勢一定是彎腰弓背、屈膝向前,持續(xù)提高海拔高度,最后終能體驗“一覽眾山小”的人生勝景。
TPM,點檢,班組建設,管理能力咨詢培訓@左明軍老師.微信:13808969873